close

每個人都有感到焦慮的時候,然而,若是焦慮狀況已經長期滲透到你的生活中,嚴重影響你的行為,或是只是單純的讓你感覺不舒服,那麼我們可以開始試著調整心態與改變。當然,嚴重或是你覺得需要的話也可以去看身心科醫師!同時,我們也可以先來看看我們有那些書籍可以幫助我們轉念~~

94671103_262581668252180_235365513490857984_n.jpg

最近看到了一些與焦慮()相關的書籍,有些覺得很不錯,來推薦大家!

從左到右的五本書是最近購入的書籍。

先私心的說一下,我最喜歡的是左邊兩本比較偏克服/對應焦慮的工具書,分別是「與焦慮和解」和「零恐慌」哈哈。

以下分別來概述一下每本書的內容,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狀態適合甚麼樣的書籍!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時常容易焦慮的心路歷程,希望同為焦慮症(恐慌症)所苦,或是單純覺得自己生活充滿焦慮的人不需要覺得那麼孤單~~~

 

1.與焦慮和解

本書作者的筆觸相當溫柔,「不要自我設限」是這本書常出現的軸心,但也是我在抗焦慮書籍中比較少會被提醒的一點,很有趣。此書遵循著「認知行為」的理論,希望了解自己的錯誤認知,並且先以行為來改變非理性認知,也就是用行為去影響思考!順帶一提,〈與焦慮和解2〉已經在今年4月底出版了XD

2.零恐慌神奇十句法訓練大腦永久擺脫焦慮恐慌症

裡面提出了很多「神奇」的抗焦慮步驟,包括「十句法」、「思考旋轉木馬」、「反向刺激」等等,以腦科學的方式解釋,焦慮是一種習得的行為,而焦慮症歸因為被誤導的大腦自動機制,因此,我們只要主動訓練我們的大腦,就可以「痛宰焦慮」(我記得譯者是這麼翻譯的XD)。本書跟〈與焦慮和解〉一樣,強調焦慮症患者往往有負面思考的層面,希望大家能一起築一條在腦袋的新的正向思考的高速公路~讓我們思考的時候不會往往落入陷阱,為此,我們必須不怕改變!不過,書中有提到作者不推薦長期用藥,而認為大腦結構性的改變(說白點也可以說是價值觀的改變吧!)才是告別焦慮的辦法。不過!讀者也請注意!作者也嚴正說明,正在服用抗焦慮/抗憂鬱藥物的人,千萬不可以貿然停藥,一定要與醫生討論喔!

3.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

作者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高敏感族HSP是前幾年蠻紅的名詞,書裡面介紹了一些適合高敏感族的朋友善待自己的小撇步。

4.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5.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後兩本我就一起介紹了,老實說我還沒看完,

因為這兩本書比較不像前面三本篇工具書類型,〈不加油也沒關係〉是一個曾被診斷出患有憂鬱/躁鬱/邊緣性人格的女作者所寫的心路歷程,大抵來說是描述他從開始經歷症狀(我不太喜歡用發病這個詞),到慢慢復原、與症狀相處的過程,最有趣的是作者將不同的生活狀況分類來書寫,並且以非常輕鬆幽默的口吻。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則是一位美國的心理諮商師,他寫出自己諮商案主,以及自己在遭逢生命重大挫折(感情問題)時,也需要再去尋找其他心理師協助的故事,整本書比我想像中厚很多,共有462頁!讀起來非常像小說,並且以不同患者的故事穿插,其實也可以直接選篇章來看。

後面這兩本我還沒看完的原因是,覺得有時候處在焦慮狀態的時候,再去看別人的焦慮故事好像會更焦慮XD,這點大家也可以斟酌一下,因此打算放在之後狀態好一點再來閱讀~~

 

最後,想引用一下「好好存在」的作者,汪淑媛老師在書中的話:「研究自己、探索自己、反思自己、療癒自己、建構發展自己,這不是自戀,是對自己生命的責任,也是研究他者的基石。」

希望所有為焦慮情緒困擾的朋友們,能在化解焦慮困擾的路程中,更加了解自己,與自己的情緒做朋友,因為情緒是我們的友伴,而非敵人。焦慮的出現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重新觀照自己,不論是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會是最好的機會。祝福讀者朋友們都有與自己相遇並且再度重新與自己在一起的美好經驗。

 

補充閱讀:該不該去諮商?--諮商經驗分享請點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鏡さ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