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當下的感覺,如果感覺對了,就會進行的很愉悅、很順利。大一的時候買的這本江國香織的【愛無比荒涼】,大約看了六十頁就停擺,一直沒有一個對的情緒。這次暑假回來,打著要好好看完的決心,又一湧起一股對的心情,今晚看完了。
--暢銷日本女作家江國香織,最「完美絕對」的愛情小說。某種角度可以說是啦,沒有辜負期待。
雖然讀過的書真的不算多,但敢肯定,江國香織一定會是,喜愛排名中位居前幾名的作家。
看過她的書有《那一年愛的閃閃發亮》、《十年後愛得閃閃發亮》、《去愛吧!間宮兄弟》以及《冷靜與熱情之間》(忘記有沒有看完)。回想當初,因為手上有多的禮券,我又幾乎不買小說,但是繞了繞也沒有甚麼想買,在真衝動假文青之下,衝著她的名字買下的。
我有一個毛病,就是廢話很多,又在廢話了。
江國香織寫的幾乎是愛情小說,她擅長將日常生活的一切發揮到極其細膩,家具、擺設、款式、味道、食物、廚房、浴室、餐館、書籍、計程車.....這些東西大概是十秒以內我腦中浮現出她小說場景的重要元素。小說內容大概都是夫妻生活,通常是外遇的妻子、不倫的丈夫等等,筆觸相當輕柔,內容成熟沉穩,很少有那種大吵的場面。閱讀的過程中會覺得像是一直保持剛洗完澡的好心情,覺得眼前的一切都很乾淨舒爽(最喜歡這種感覺,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作家常常帶給我這種感受),但隨之而來閱讀完後會有一種深不見底的沉重感,心中有個模模糊糊的東西一直覆蓋住的錯覺。
我認為《愛無比荒涼》做的最讓我驚豔的是場景的轉換,從未看過這種寫法。撇除柊子和咪咪兩人第一人稱視角交換的敘述(蠻常見的寫作手法),書中同一個場景大概不會超過一頁半的描寫吧,有的畫面甚至用兩三行就跳走,不斷在過去、現在、未來、獨白、想像這五者之中移動,我認為江國香織(大膽)用這樣的敘事手法,把故事發揮的很成功,不但不產生理解上障礙(我承認有時候會先卡住,然後花個一秒的時間領悟過來,但不礙事),還因為帶領讀者自由穿梭在敘事主角的思考中,所以把原本單獨描述可能略顯單薄的架構,厚實的撐了起來。我想全書這麼大量的使用這一點是厲害的事,但是或許原封不動搬到電影上就會不太順利?
有關內容的部分其實我沒有想多說甚麼,隱喻的部分大致上也都可以懂,不難理解。比起咪咪喜歡新鮮的水果,封存的果醬代表身為45歲女人的柊子以及沙耶佳,可望保存易腐的愛情的感受;同一件毛衣,柊子穿了被原先生嫌難看,當柊子轉送給咪咪,原先生卻冷靜的稱讚好看;阿亙在燒肉店那段精彩的描寫,代表咪咪對於初戀的破滅等等。
看了不少評論,對於原先生和柊子的婚姻大多是負評,大體覺得「這樣需要表面工夫的愛情很可悲」、「因為怕太過相愛而彼此需要試探的感情有甚麼意義」等等。其實在閱讀書籍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剛開始只是覺得這樣維繫感情的方式很酷(我又再酷了哈哈),覺得很成熟浪漫,兩人都是新時代人類之類的,反而有點羨慕起那樣的婚姻。後來看到網友的評論,才突然想到夫妻雙方這樣隨便(?)跟人上床好像不太好哈哈哈。(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真的讀甚麼書會造就甚麼樣的人啊,書本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很恐怖的!)
其實柊子的心態我一直都蠻理解的,她知道丈夫有其他女人,丈夫也都誠實以告,他們之間的感情(據柊子說)是相當純粹且外人無法理解的。丈夫也是真的愛柊子,只是他也想喜歡其他女人。柊子從愛情中領悟到,一個人可以屬於一個人,但是不能被獨佔,除非你連你不喜歡的那一面都接受。柊子說,如果沒有人會難過,她願意跟任何男人上床(書的開頭她真的實踐),並且聲明她相信她到現在還是愛著她的前愛人們。當聽到丈夫說「我不會難過呦」,柊子非常的生氣沮喪。甚至丈夫故意把柊子欣賞的男孩和她送作堆到床上!對於這件事,柊子知道自己被試探,心中覺得難堪羞愧。
『我們都確信自己屬於彼此,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不斷的驗證。因為我們希望如此,希望一直失去分寸,一直渴望彼此,繼續以獨特的個體融合在一起。...我也知道自己心中的恐怖變為激昂,不安轉為放心,難堪變成了驕傲。』
我認為柊子跟原先生的心態是不一樣的,甚至覺得柊子只是為了得到丈夫的喜愛,以及反向證明「你在外面有女人,我也可以在外面有男人」,才說出跟丈夫一樣「可以跟任何人上床」的那些話。怎麼看都是一種防衛機制哈哈。而且我認為原先生一定知道這一點,「我想確認你還是不是我所愛的柊子」這句話道出原先生對柊子的性格徹底的了解。我很希望看到以原武男作為第一人稱視角的反寫啊啊啊啊!
(明明說有關內容沒甚麼好說的,卻還是說了一堆)
要驚嘆江國香織的經驗。因為柊子是美術相關的翻譯作家,書中大量寫到工作、美術、翻譯相關的細節,可以學不少知識。以及,要自在轉換45歲和16歲兩種女人的口吻、經驗、心境,到底需要多大的努力和細膩的觀察?
另外,買的這一本是2014年8月再版的版次。上網一查,原來2009年才是初版,還好買的是再版!因為初版的封面好難看阿,好俗氣,完全不符合書的風格阿,也不想想原作是用更簡約的版本嗎?三本比較起來,最喜歡這本的封面設計。然後書名翻譯得不錯。